铁矿石谈判的战场上,从来不缺硝烟。隔三岔五,这一阵风,那一场雾的,让这场角力总能保持住超高的关注热度。
3月9日,力拓发言人表示,尚未就2010年铁矿石基准合约达成任何协议。这是针对近日一则传言的澄清。
此前,有国内媒体援引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王义芳之言,称谈判双方已经达成一致,将基准合约日期由以往每年的4月1日至3月31日,调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实现“中国财年”结算。
可有意思的是,当转载传播不断蔓延、评论分析也纷至沓来之时,似乎没人说得出,在媒体前较为少言的王义芳到底在什么场合说了这句话。
职业好奇驱使下,求证河钢另一高层,得到答复是:未曾听说王义芳有在什么场合言论谈及进口矿,且其平日讲话也很少涉及进出口业务。
当然,这只是众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舆论“纷乱”中小小的一幕。也听闻有钢协的高层领导,对于近年来铁矿石问题引发的关注热点深为不满,认为是媒体及机构过度炒作所致。
但若反过来想,如果对这场谈判的关注,本来就挡都挡不住,中方除了不吭声不表态不回应外,怎么办?
由于中国亮眼的强劲需求、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复苏,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在过去12个月中飙涨超过两倍,目前的现货价仍接近每吨130美元。怎么样在“默认”将涨价的前提下,在谈判中得到最好、最有利于中国钢铁产业的结果?
9日,印度塔塔钢铁集团副董事长B.Muthuraman表态:“我不知道(铁矿石价格)会涨到什么水准,但看来会有25%-30%。但钢铁价格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上涨空间。这意味着钢铁企业将面临利润率压力。”
他的观点,在中国钢铁业会引起广泛共鸣。
3月10日,两会上的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说:“去年年底行业内希望大概20%的涨幅,现在可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能会比这个高很多。”不忘强调并未参加具体谈判的他同时称:“具体多少要看谈判结果出来才能说。”
但这样的诉求和担忧放诸国际,显得是那么寂寞。
今年早期,麦格理预测铁矿石价格涨幅为30%、德意志银行预测为35%、美林预测为50%。但最近,摩根士丹利预测铁矿石涨价将超过60%、日本野村证券则表示涨幅可能高达70%。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