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费最近出现连续暴跌,BDI指数持续下滑,但这也许对航运业来说仅只是一个开始。2007年对航运业来说是一个百年难遇的丰收年,受益于运价暴涨,中海发展、中海海盛、中国远洋等公司业绩令人叹为观止。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不可能长期存在超额暴利,同样作为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的航运业,一些不利因素也逐渐浮出水面。
新增运力冲击
按照目前好望角型船的租金水平测算,二年多的租金收入就可买一艘新船,这使目前世界造船业特别是针对散货船的产能迅速扩张,新船订单迅速增加,未来供需关系必将逐步趋于平衡,市场回落调整在所难免。根据CLARKSON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份,干散货船订单量为2407艘,总吨位达到2.12亿DWT,已达现有船队总量的54%,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据。如此天量运力将在2009年后大量下水,届时市场调整在所难免。而且即使届时需求也有大幅增长,但目前新船订单仍在持续增长,如果2011年及以后继续有天量新船下水,市场估计也很难承受。
越来越多单壳油轮(VLCC)改装成为干散货船也为运力急增火上浇油。据报道,全球共有大约2,000-2,500万载重吨单壳VLCC在船体强度和船龄方面适宜改装,尤其是近期中海油轮韩国出事将使单壳油轮淘汰加快,120多艘VLCC将有40艘改装成大型散矿船。2008年将有20艘建成迅速进入市场,加快运力交付,冲击干散货市场。
在油轮运力方面,根据CLARKSON统计数据,2007年国际油轮船队总吨位达到3.844亿载重吨,与2006年同比增长6.7%。目前世界油轮船队订单同样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共1966艘,1.58亿吨。
2008年,集装箱供给市场仍将处于运力交用高峰期。预计到2008年底,世界全集装箱船队保有量将超过4600艘,箱位运力约1240万TEU,年增长率15.4%。在新增运力中,约73%为巴拿马或以上船型,其中8000TEU或以上型船约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