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河南省政府正式公布《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河南省此次兼并重组的重点是年产规模在15万至30万吨的煤矿。到今年年底,河南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特大煤炭企业,单个矿井的生产规模不低于每年15万吨。
据悉,从2004年开始,河南省就率先对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在2008年年底,组建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和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
去年以来,煤炭资源整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煤炭大省山西从2009年4月起,对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河南省与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在体量和形式上都较为相似。
与山西的异同
“他们肯定有共性,但是差别也不小,河南的工作量小得多,煤矿也少,要求不一样。再者前面有铺垫,我觉得工作就容易做一点。”3月16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煤炭专家李朝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河南两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同点比较多,比较明显的有两点:一是两省的兼并重组都是煤炭行业内部的企业兼并重组,其他非煤炭行业企业没有介入;二是都是主要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整合主体。
不过,李朝林认为,两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差异性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难度不一样。山西的煤矿数量多,分布广,规模比较大,利益关系交错复杂,牵扯的人、财、物比较广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难度比河南要大得多;河南企业数量少,主要分布在豫东、豫中、豫西、豫北的少数地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兼并重组相对要容易一些。
二是煤炭经济投资主体不一样。山西省煤炭企业投资主体比较复杂,除有国家及本省投资外,外地资金投入比较多,民营经济所占比重比较大,所牵扯的经济利益比较多;河南省煤炭企业主要是本省投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当地投资,跨省投资比较少,煤炭企业的投资主体相对比较简单。
三是整合的煤矿主体规模要求不一样。河南省小煤矿控制的底线规模是年产15万吨,企业规模要求是30万吨以上;山西省煤矿规模控制的底线是年产90万吨,企业规模要求300万吨以上,二者差距比较大。整合的主体规模、要求差别比较大。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