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哈尔滨1月24日消息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克服思想分歧、情况复杂、点多面广、积习难改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实现了几代人想干而没有干成的烧柴革命。目前,地区所属全部县区局址及绝大部分镇场实现了以煤代木,有9个县区局提前达到了验收标准。据测算,这项工程全面实施后年可节约林木资源99.6万立方米,减少蓄积消耗近300万立方米。
位于祖国最北方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主要国有林区。这里冬季寒冷,取暖期长,居民有着多年以木取暖的习惯,每年都要消耗大量林木资源。地区党委、行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2006年底起,分两年在全区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在推行“以煤代木”工程中,大兴安岭林区对引火柴数量进行合理测算,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用量标准,对居民超储的烧柴,通过宣传动员,采取切实可行的担保措施,回收超储烧柴387512层积立方米,其中,免费代储168574层积立方米、削片164126层积立方米、出售给加工企业51480层积立方米、收购3332层积立方米。全地区根据供应范围和数量建立了煤炭供应站点62个、引火柴供应站点72个、液化气供应站点42个,充分保证了居民冬季取暖用煤炭和引火柴的供应。同时,大兴安岭林区还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免费供应取暖煤,解除了这些家庭的生活之忧。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试验,大兴安岭地区利用林区废弃的锯沫、树皮、木耳袋和清林废弃物,经过特殊成型处理,生产出了经济、适用、环保、燃点低、热量高的新型煤炭替代产品??生物质薪棒,俗称“型柴”,经居民试烧,效果良好。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