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月来,位于合江县赤水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码头上,密密麻麻停靠着几十艘来自江苏、上海和重庆等地的千吨级驳船。
船上空空如也,船员百无聊赖,天天打牌度日。他们,在等待从赤水河上游运输煤炭到这里中转的货船。
持续半年的干旱,已使连接长江和川黔两省主要煤炭产地的赤水河水位降低到0.8米左右。来往穿梭在赤水河上运输煤炭的驳船,全部被迫“歇菜”。
作为担负着四川古叙煤田和贵州习水等地煤炭外运的唯一水上通道,自今年春节以来,赤水河四川段的航运被迫中断。
而在贵州境内的赤水河上游,近千艘运煤船被迫停航已达5个多月。
驳船:1个星期和1个月
在赤水河汇入长江的入口处,两岸密密麻麻地停靠着几十艘巨大的驳船。这些驳船大多数标着江苏、上海等地轮船公司的编号,吨位一般都在3000吨至5000吨。
这些“大家伙”的船头高高昂起,静静地靠在岸边。船舱里空空如也。船员室里,船员正在百无聊赖地甩扑克牌。
“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多月了。”来自江苏的船员小陈打着哈欠,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
2月下旬,小陈所在的驳船从江苏运货到重庆港卸载后,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抵达合江。
按照往年的情况,3月份水位开始逐渐上涨,他们就可以满载着从赤水河上游运来的煤炭顺流返回。“一般情况下,最多一个星期我们就可以起锚开船了。”
严重的干旱吞噬着赤水河河水,往日百舸争流的河面静悄悄的,码头上堆成小山的煤炭不见踪影。不断到达的驳船一艘接一艘地停靠下来,等待着水位上升,等待着上游的运煤船。
码头:10万吨和8千吨
位于赤水河和长江交汇处的合江县,是黔煤和四川古叙煤田煤炭水运的重要中转站。
正常水位时,每天有一两百艘百吨级驳船满载着贵州习水和古叙煤田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顺流而下抵达长江入口。遍布交汇处的煤炭转运码头再将这些煤炭转运到从江苏一带溯流而上的千吨级大驳船上,运到江苏、上海等地。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