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 “默认钢企可以与三大矿自行商议铁矿石采购价格”的表态,让业界哗然。针对业内的种种议论,昨日(4月29日)专访了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
单尚华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虽然其并没有参加当天的会议,但是 “国内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单独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会存在,个体企业没有这个权利,也是中钢协的制度”。
在单尚华看来,此前媒体所报道的某些钢铁企业 “倒戈”、“突破界限”是一种失实报道,中钢协还在为中国钢铁企业的利益而努力,“谈判并没有终结,还在继续”。
会员企业不允许价格谈判
笔者:国内的钢企是否会因为与三大矿的谈判未果而导致缺货?据说巴西淡水河谷在港口堆积了很多铁矿石。
单尚华:我们的铁矿石进口量占他们出口总量的比例非常大,我们不进口他们总要找买家。所以不会存在缺货的情况,他们囤货也就是双方的一种博弈,我们的钢厂不会因为没有谈下来就停产,我们的周转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笔者:你怎么看印度的现货对我国钢铁供应的影响?
单尚华:现货只针对中国市场。但问题是,如果现货价格不断提高,那下一季度指数也会随之提高,现在这个指数不但对中国有害,对世界钢铁企业都有害。这其实就好比一把双刃剑,过去长协双方都很稳定,卖方可以预测一个稳定的收入,但现在波动会比较大,所以他们的资金流估计也很困难。
笔者:如果国内的钢企与三大矿单独达成协议呢?
单尚华:不存在这种情况。会员企业不允许对进口模式和价格进行谈判,各个企业没有职责也没有权利做这件事,这是大家共同的制度。并不是说各个企业可以自行其是,没有这个概念。
铁矿石谈判还没有结束
笔者:下一步能否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铁矿石合作机构?
单尚华:目前看来难度较大。如果钢产量还是猛增不降的话,就很难变这个形式。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钢产量仍然增加了18%,今年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这个增长幅度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所以要改变这个产业结构,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一直需要靠大量的基础建设来拉动经济的话,钢材的需求就降不下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