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100%用自己矿的钢厂,我感到很羡慕,因为我们现在是100%用进口铁矿石。”徐乐江坦率地说。作为宝钢集团董事长,同时又兼顾铁矿石长协谈判中方代表的角色,他出现在9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时,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徐乐江再一次承认面对今年铁矿定价机制发生改变这一现实。他表示,当前铁矿石价格谈判存在不合理现象,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规律来调节。矿石谈判形势两三年内将会发生扭转。
铁矿石单方定价“局面不会持久”
“上下游产业链都有各自的定位,矿商挖掘矿石钢企炼钢,应该在各自的行业里头获取应得的价值回报。如果这种关系被打破了,市场一定会把它找回来。”徐乐江说,“因此,双方共同思考未来长期生存的互赢共利的是什么,都理智一些,不要走得这么僵。”
针对目前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情况,徐乐江表示,市场最主要的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而且铁矿石不是这个世界上稀缺的资源,只是这个阶段铁矿石的供应能力慢于钢厂的发展能力,从而造成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矿石价格暴涨局面,并不是长久的。
他提出,一方面,铁矿石价格上涨后,也会刺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矿山或加快国内开发的步伐,铁矿石可供量必然会在两三年内增加。另一方面,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用了将近全球70%的矿,当钢企过高成本转移不到下游、行业自己面临亏损或者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最终将影响到三大矿山的经营。
两拓合并承诺“很可笑”
“三家矿山企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了,再变成两家,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徐乐江在会议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当然持非常反对的态度。”
他所指的事情,是2009年6月,必和必拓与力拓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合并双方在西澳大利亚地区铁矿石生产业务。为顺利通过监管机构审查,必和必拓和力拓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处理竞争事宜方面,两拓签署的协议规定,该生产合资企业仅为生产型合资企业,营销完全独立,地域有限性,管理层独立,信息流严格控制,增产路径明确,风险独担等。两家公司还曾多次对其合并进行辩解称“希望合并其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业务,表示共同分担生产费用将节省接近100亿美元费用,这将通过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方式转接给钢铁生产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