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摆脱经济结构单一的掣肘,鄂尔多斯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出了诱人的优惠条件。其中,汽车产业因为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上下游产业关联程度高等特点,备受当地政府的重视。
可前往鄂尔多斯的“淘金者”们,可能并非全为汽车而来。由于尚不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全部优势,当地为汽车项目落地而配套的“辅助资源”,便成了一些“淘金者”追逐的对象。承担鄂尔多斯转型重任的造车计划,也因此受到了一些来自外部的质疑。
4月30日,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高层的“不同看法”,使鄂尔多斯的汽车项目招商有“可能经受调整”。
“辅助资源”
“在我看来,汽车工业的引进不是早,而是晚了。”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驻会专家潘洁说,“但项目引进中,给予企业的某些优惠条件太过‘超国民待遇’。这样做,太心急。”
潘洁所说的“超国民待遇”,正是数月来外界议论的鄂尔多斯“煤矿换项目”的招商条件。
鄂尔多斯市在招商优惠政策上明确表示:“投资额度在40亿元以上的项目,可按照20:1的比例配置资源。”即投资20亿元,可获得1亿元的“辅助资源”。
一位在鄂尔多斯电视台工作多年的人士说,“我们这里区位条件比不得南方,外地企业在这里落地,不冲着‘配比’的煤矿,还能冲什么来?”
借助于煤炭业的红火,鄂尔多斯这个人口不足80万的内蒙古西南城市,2009年GDP总量一举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超过香港,财政收入平均每天进账1个多亿,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级市之一。
与西部许多资源型地区一样,鄂尔多斯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自然也会面临多元化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这也一直是部分当地学者的“心病”。“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占据鄂尔多斯第二产业81%以上的比重,而第二产业又占据当地GDP的58%。这种经济结构长期左右着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从长远看,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潘洁说。
为吸引外来投资以改变经济结构,鄂尔多斯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条件并不少。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