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允许钢企自行与矿山谈判后,铁矿石价格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5月12日,记者从钢厂获悉,第一季度钢厂虽然接受了季度定价,但三大矿山的胃口渐渐增大,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自第二季度以来,又使出新花招,各自推行自己的定价体系。
现货定价钢厂失语
今年一季度,矿山首提在国际焦煤谈判中使用季度定价,这被钢铁业内人士看做是为矿石季度定价预热。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三大矿山向日韩钢厂提出季度定价的要求后强势逼人,国内钢企也不得不开始接受这一定价事实。
而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一路追涨,矿山处于绝对卖方市场,报价方式也是随心所欲。此前,矿山一直想要推行的指数定价,目前也正在实施中。
一位大型钢厂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钢厂普遍接受了淡水河谷以普氏指数定价的临时矿石价格,即以青岛港现货价格三个月平均价格作为下一季度的定价。
但从二季度开始,矿山开始实行各自的定价系统。淡水河谷推行的是普氏指数,而力拓则是以在一季度长协价基础上上调价格作为二季度价格,必和必拓则推行自身的更接近市场价的指数定价。
事实上,指数定价都是以现货价格为基础的,也更接近于现货价格。
“现在矿山与钢企的矿石价格比较混乱,不同的矿山与钢厂的约定是不一样的,有的矿山按市场预期和需求来确定下一阶段的价格。”一位大型钢企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另一位钢企人士也表示,他们进行的每笔铁矿石交易价格都不一样,都是矿山向钢厂报价,钢厂能接受就要,不能接受自然有别的买家要。矿山并不愁卖。
“虽然每年FMG向华菱钢铁固定供应500万-600万吨的铁矿石,但只能保证供应量,价格比季度定价还要高3%。”华菱钢铁一位高管对记者说。
铁矿石金融属性凸显
此前,在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在会上表示,当前三大矿山已由金融资本控制,千方百计追求当期最高利润,使铁矿石具有了金融属性。
事实上,随着铁矿石长协机制的完全崩溃,钢企也逐渐接受了价格现货化的趋势,这也为铁矿石现货指数定价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衍生品合约的推出创造了机会,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将越来越明显。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