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4日电鼠年新春一开市,多种钢材价格看涨。但不少分析人士用了一个“混乱报涨”的词汇,言下有一丝“冷暖不定”的感觉。
的确,中国钢铁业的不确定因素在新的一年明显增多:成本涨幅悬疑、雪灾减产、库存不小、价格盘整、“拐点”猜测起起伏伏……多向汇集,前景不明。业 内人士认为,在这种多歧的关口,要认清市场的基本走向,就要在多变之中找“不变”,尽快超越“市场涨跌”的浮面。
雪灾减产商家看涨
春节之前,一场近半个世纪以来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中国中南部地区,运输受阻,电力供应受限。作为高能耗产业的钢铁业受到的冲击不小。
据知名资讯机构“我的钢铁”调查统计,在冰雪灾害的高峰期内,全国有至少50家钢厂的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华东和华中等地区的钢厂所受影响最大。据此推测,今年前2个月国内钢铁产能释放将受到不小的制约。
其实,自去年11月份开始,中国钢产能的增长势头就开始明显趋缓。去年11月和12月,国内粗钢产量分别只增长了4.3%和4.6%,远低于去年全年的平均增速。其中11月份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的产量呈现了负增长。
雪灾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制约因素。上海资深分析人士贾良群认为,铁矿石、焦煤等上游资源的高价位和供应紧张是制约今年中国钢铁产能释放的“更为基本的因素”。
由于看到钢铁产量增长减速的走向,国内不少商家都“看涨”节后的钢价。据“我的钢铁”在节前最后一周的调查,认为节后建筑钢材价格会上涨的商家从此前的低位上升至25%;而认为价格会下跌的商家从以前的34%下降至6%。由此可见商家的上涨意愿相对比较强烈。
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的开市情况来看,国内相当一部分钢材市场上的部分主流品种出现了价格上升。虽然目前商家返市尚参差不齐,报价混乱,成交也未上正轨,但“主涨派”已在“发声”。
徐乐江:“拐点随时可能出现”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