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灾害状态下煤炭供求关系的深度思索【分析预测】 |
|
自一月份中下旬以来,中国南方部分省份遭受了50年来罕见的暴雪灾害天气,受极端灾害气候的影响,南方地区电网普遍出现电力用煤库存持续偏低、部分电网不得不拉闸限电的情形。进入二月份以后,全国范围电力缺口从4000万KW.H扩大到7000万KW.H,顶峰时接近10000万KW.H,全国整体呈现电力供需趋紧的局面。在输配电线路整体输电能力不足及电力企业发电能力下降两方面因素的夹击下,煤炭、电力的供求关系已经由一般的市场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事件的表象给中国政界及民众一个普遍的认知,即:中国的煤炭不够烧了,电也不够用了。是不是果如其然?
先来看看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运行状况。从整体情况看来,电力行业呈现新增能力仍以一定速度增长、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大幅度回落的情形。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4亿KW,装机容量连续12年位列世界第二,2007年全国基建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10009万KW,到年底装机容量达到7.13亿KW,其中火电新增装机8158万KW,占新增总装机的81.5%。与此同时,全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011小时,同比降低187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5316小时,同比降低296小时,为几种发电设备中降幅之最。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在2007年度宏观调控政策发力,使电力下游高耗能行业开工不足,电力消费趋势减缓。这也一定程度说明,在宏观经济政策及极端灾害气候的影响下,国内电力供应短缺与过剩将在不同的时段显现。
再看看中国国内的用电结构。2007年1-12月份全社会用电32458亿KW.H,同比增长14.4%,增幅比2006年上升0.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860亿KW.H,第二产业用电量24847亿KW.H,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502亿KW.H和20064亿KW.H,第三产业用电量3167亿KW.H,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584亿KW.H。从以上用电结构来看,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例高达76.5%,而重工业用电占到62%,居民生活用电的比例却仅为11%。很显然,国内电力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工业化和重型化特点。如果仍依旧偏倚于重工业的大幅增长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我们不仅要付出环境、资源等沉重代价,而且新增装机容量仍将继续被工业用电所蚕食,居民生活用电及其它产业用电供应不足的现状将随着整体电网“拉闸限电”现象的发生而持续下去。高耗能工业用电偏快增长的趋势必须下大力调控治理,国内用电结构殛待调整和改善。
[1] [2] [3] 下一页 |
关键词: 无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