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3.1”特别重大透水事故终于盖棺定论。国务院有关调查组公布了事故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前期的地质勘探资料与实际水文地质情况有差异。
无独有偶,3月28日震惊海内外的山西“王家岭煤矿难”,地质资料不清晰的原因也脱不了干系。
矿难频发、私采乱开、污染环境等,中国矿业粗放式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中铝矿业相关人士表示:“我国传统粗放式的矿山开发模式让我国地质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许多小矿无序开发把地下挖得乱七八糟。王家岭的矿难就是因为开凿矿井的时候把采空区打通而造成的透水事故。”
矿业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集中度低是造成地质情况复杂的主因,这种集中度低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地勘和测绘无法得到有效的规划,导致地质情况越发复杂。
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造成了矿业地质情况越发复杂,同时,也给我国矿产的整体开发造成了无序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润沧说道:“我国矿产开发的粗放模式也直接导致富矿日渐匮乏,而剩下的贫矿则处于开采难度大的境地。”
数字矿山提供了解决途径。“如果在设计矿井时,随时都在运用数字矿山的传感装置搜集数据并进行监控,就不会出现王家岭事故。”中铝矿业相关人士表示。
虚拟矿山
在覆盖着绿色植被的高山与丘陵上,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错落分布着村庄、房屋,蓝色的小河从村庄外流过。随着鼠标的点击,画面缓慢转动,地下的矿床、岩层,还有根据矿床具体情况初步设计的生产方案等三维立体图形一一展现出来,形象而又逼真。
这是在中铝矿业有限公司体验到的虚拟矿山。中铝矿业的这项技术已经在其河南的企业中广泛应用。
据了解,以前在矿山开发前,矿山企业采用平面设计方法对矿藏和周边环境进行测绘,存在测绘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相比之下,虚拟矿山的三维虚拟成像技术可以让矿山设计变得更直观、测绘效果更好。
所谓的数字矿山模型是把地质勘探、资源估计储量、测量数据等导入成三维视图,能设计多种现场生产方案及采区闭坑复垦方案,模拟方案实施效果,模拟再现生产现场的调度指挥。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