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再生铝作为朝阳产业,备受关注,但市场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平静的背后,涌动着很高的风险。
再生铝外延广泛,但狭隘的再生铝通常指以废铝为原料生产的各种铸造铝合金产品,其原料、工艺、设备、产品及应用不同于电解铝,具有节能、环保、利于就业等特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国际再生铝在铝工业所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我国因电解铝发展迅速,再生铝所占比例有所回落,2006年仅为21%,可以说,再生铝在我国还很年轻,但发展潜力巨大。
再生铝产业的发展 回顾我国再生铝产业的发展,可谓艰难而壮观。从有利的方面看,2004年我国政府便提出扶持再生铝产业发展的政策,提升再生铝产业规模也被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重视程度可谓空前。但现实的环境却并未有实质改善,行业正常发展经常受到干扰。2004年,受国家调控电解铝影响,再生铝出口退税率从15%降至8%﹔至2005年初,完全取消,并加征5%出口关税,自此,中国主要再生铝企业遭遇严重困境,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7月,出口关税虽被取消,但出口退税却未能恢复;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国税发(2006)102号通知》,再生铝进料加工复出口成本重新增加5%左右,行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在重重夹缝中,中国再生铝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成就显著。 2001年,我国再生铝产量仅为130吨,2007年有望达到280万吨。依此发展趋势,2010年可达到360万吨以上。2001年,我国铝废料进口统计数量36.9万吨,2006年达到176.6千吨,2007年仍呈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特点 为了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再生铝产业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发展之道,呈现出了现代化的新特点。 第一,基本摆脱小规模、低层次状态 。再生铝行业原以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实际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再生铝企业由2003年的2家发展到2007年的4家,1万吨~5万吨之间的企业有百余家。其中,原有再生铝企业不断扩张,比如,国内首家年产能30万吨的再生铝工厂——上海新格新厂区2005年3月投产,2006的产量24万吨;重庆顺博铝业公司年产能扩张至10万吨;浙江力士达铝业在上海兴建的上海中荣铝业公司年产能6万吨,现已投产;保定隆达产能从原来的1万吨提升至4万吨,又在广东兴建10万吨的再生铝项目。 另外,一批新建的规模化的再生铝纷纷涌现,如中铝公司年产20万吨的中铝青岛再生铝合金项目,总投资12亿元。另外,中铝在广东省佛山市大沥有色金属产业园投资3.8亿元,年产铝合金铸棒11万吨的项目已开始实施。河南省—年产10万吨再生铝合金锭项目在荥阳市开建。 近3年,中国再生铝市场发生着重大变化,原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再生铝市场结构正在向鹅蛋形的市场结构转变,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企业涌现。中国将结束“春秋时期”的混乱局面,由几家较大公司主导下的战国时代正在来临。2007年1月,上海新格收购漳州灿坤熔铝厂,中国最大的两家再生铝工厂实现合并。标志着中国再生铝市场进入整合时期,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将加快这种整合步伐。 第二,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逐步提高。截至2006年底,铝液搅拌技术、双室反射炉、侧井炉、余热回收利用、铝汤运输等先进技术在中国的大型再生铝企业中已被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铝灰处理技术方面,我国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世界性的环保难题。 第三,节能降耗效果日益明显。再生铝不仅与电解铝相比,具有能耗、环保优势,既使与其他产业相比,仍具有节能、环保特点,高耗能、高污染是一种错误认识。据对“万元工业增加值标煤能耗”统计结果显示,国家工业平均水平为2.59吨;而再生铝工业平均水平只0.8吨,不足全国工业平均能耗三分之一,不应属于国家控制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请看下表1、2)。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