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澳大利亚期间与澳方签署了总价值逾88亿美元合作协议,涉及领域主要为矿产业,再次显示澳拟开征矿业超额利润税并未抑制我国对其投资兴趣,与当地矿企当下纷纷抵制甚至停工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专家表示,我国在以铁矿石为代表的矿产贸易中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相关企业应利用当地企业因资源税而引发的投资生产“厌恶”期,伺机通过投资进入其矿业产业链上游,从而对日后矿石价格的变化能够相对从容应对。
数大单彰显投资意愿
从2012年7月开始,澳大利亚政府拟向资源类企业征收40%的超额利润税,名曰资源租赁税。但中国企业没有被新税收政策吓到,从21日签订的大单便可以窥见。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强调,21日签署的十项双边协议中有七项涵盖的是资源和能源业。
中国公司将帮助投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鲍恩镇附近煤矿,修建铁路和煤炭码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称,该协议每年将产生40亿澳元(约合35亿美元)的出口收益,有效期为25年。另一个协议旨在邀请中国专家和工程师们为西澳州皮尔巴拉地区的福特斯丘铁矿项目工作。陆克文说,这将每年产生50亿澳元(约合44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中国国家发展银行将同时向西澳的奥卡吉的中澳合作项目提供高达12亿美元的投资,用以建立新的港口和铁路设施,以及投资于皮尔巴拉地区的阿奎拉(A quila)资源有限公司的煤炭和铁矿石项目。“这充分显示了中澳在资源领域的互动关系,以及两国经济的互补性。”陆克文21日在声明中表示。
中国企业“出海”采矿正当时
为了抗议这项40%的超额资源税计划,澳大利亚众多矿业项目搁置了许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瑞士斯特拉塔矿务集团日前宣布,决定暂停在澳大利亚总值逾50亿美元的煤矿及铜矿项目进一步投资。此前,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在内的澳洲矿商也声称,他们将在新项目中削减200亿美元。一些公司的高管威胁将在低税收国家进行重点投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相关企业对投资澳矿业项目热情不减。专家积极评价了中国此时的投资热情,并称这是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矿产业上游的机会。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