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期5年的重金属污染整治计划即将出台。
7月9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公开表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同时,周生贤透露,《规划》将完善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监管体系,包括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体系。
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高发势头,让各界对即将出台的《规划》充满期待。但也有学者对《规划》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同济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海真对记者直言,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源于环保部门的监管缺陷,《规划》并非根本解决之道;还需建立追究问责制,将环境责任落实到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已有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方能达到目的。
防治三大重点
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了解到,在不久前该协会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张嘉陵透露了《规划》的部分内容。
首先,《规划》的对象被划分为两类:第一类:铅、汞、镉、铬、砷;第二类:铊、锰、铋、镍、锌、锡、铜、钼等;内容包括抓污染源监管,全面整治污染源排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清洁化生产,重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手段包括源头控制,预防为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加强对重点区域防控规划。
同一会议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键总结了《规划》对企业提出的七大新要求。
一是提高准入标准,实行环评审批前置,未通过审批的,各级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审批或未经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或生产;二是加强重金属企业上市监管;三是出台重金属行业新的排放标准,更加明确规定企业排放标准;四是要求企业建立月报告制度,分为在线监测和每月上报两部分;五是督促双超、双有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重点防控企业两年要开展一次清洁生产审核;六是环保部将与保监会联合推出环境责任险,要求企业加入实施责任险;七是提高排污费标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