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行业协会和业内专家不断提示过剩风险,一边是国家发改委在用煤高峰来临前召集龙头企业“座谈”限价,一边是煤炭企业不断加码投资扩张产能,以及各下游企业深度“涉煤”——煤炭业的各种市场力量在充满悬念的“过剩”预期中不断冲突和博弈,演绎出令人费解的种种悖论。
过剩与限价
在近期举办的多场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会议上,“煤炭产能将过剩”成为行业协会专家不断提示的风险。据煤炭运销协会秘书长董跃鹰日前透露,近年来我国煤炭产能建设速度居高不下,到2009年底,我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达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吨。而根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采选业所完成的5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测算,又新增产能1亿吨。
据他介绍,这些煤矿建设项目将在2011年和2012年集中释放产能。从主要产煤省来看,根据山西煤炭厅及各煤炭企业的安排,2011年、2012年也是整合煤矿的投产高峰期。
就在董跃鹰作出过剩判断前不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也在一论坛上公开表示,2006-2009年的4年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685亿元,较“十五”期间净增6280亿元,煤炭总量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按照经济学原理,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就会走低,而就在越来越多的半官方声音提示产能过剩风险时,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要求年度合同价格不能变,已涨价的煤炭企业要在6月底前退回,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带头保持市场煤价基本稳定。
英大证券分析师国汉芬认为,目前国家干预煤价的行为反映了对下游行业经营业绩恶化和通胀上升的双重担忧,煤炭的主要下游行业包括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等的经营业绩都不容乐观。
而在国内经济政策从“保增长”向“促转变”方向转化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也难免在调控中受到影响。董跃鹰表示,新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节能减排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而在煤炭供应并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政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煤炭需求增长幅度。
“房地产的严厉调控、节能减排的推进,将给煤炭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煤炭市场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董跃鹰表示。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