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董家口港规划开发建设6个大型开散式码头,董家口港区内的重要工程之一——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45万吨级油码头正在建设之中。
同时,其后方是约8.7平方公里散货作业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散货作业区。优先启动的大宗散货区与液体化工品区共分配了13个泊位,均有足够的运量保障;尚余33个泊位,包括4个40万吨以上的大型泊位,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青岛市董家口港区位于青岛市南翼的胶南市辖区琅琊台湾,三面环海,规划码头岸线长约35.3公里。近海水深平均-15m,离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常年不冻不淤,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沿黄河向西延伸,贯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经济腹地总面积约87.3万平方公里,为港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两纵三横”交通便利
港区内外交通便利,距国际主航道仅10公里。
子信路、坝南路横跨东西,疏港一路、中心路、子良山东路纵穿南北,构筑起港区“两纵三横”的集疏运系统;青兰、同三高速、204国道、滨海公路、海湾大桥、海底隧道通过中心路与港区融会贯通,形成速达城市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驰骋入港的青连铁路,衔接港区的晋中南部铁路,高效实现海、路、铁的立体交通的集疏运格局。
“三部曲”打造综合性国际化港口
根据港区战略发展研究,港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至2030年港区总吞吐量将达到19200万吨:
第一阶段(2010—2015)
以“为胶州湾干散货迁移与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为导向,初步建成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散货的海运直达、中转联运运输体系。
第二阶段(2016—2020)
以“建设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为导向,初步确立董家口港区散货中转枢纽港的地位。 第三阶段(2021—2030)
以“建设融综合物流、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临港工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化港口”为导向,发展临港工业,完善现代港口产业体系;以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货物的集散与中转为抓手,以稳定的航线为基础,形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环渤海湾乃至全国的港口布局与功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