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仍为8%左右。温家宝着重说明,提出这个目标,主要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社会建设上来。
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普遍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全社会面临的生存性压力逐步减弱,发展性压力在全面增强”
在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眼中,我国正从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在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全社会面临的生存性压力在逐步减弱,发展性压力在全面增强,如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治理、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等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已经从经济崩溃的边缘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如果还用30年前的思路来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会变成“唯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而言,“我们很多领导的脑子里,只有经济建设,什么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污染怎么样,以后再说,经济上可以千方百计,污染上有什么,再放一放,社会有矛盾,就想办法再压一压,生活上有什么,就先生产后生活。”这些都是需要反省的。他还特别警示说,这种片面发展观的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对你的支持下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在提案中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瓶颈从过去的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约束,转变为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的“资源紧缺型”约束,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一是能源运用效率低、消耗大,在此状况下,国内资源禀赋不能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将会加大国家经济安全风险;三是全球资源供求关系紧张、价格不断攀升,依靠进口维持资源供给的成本不断加大,既定经济发展目标难以为继。
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杜吉明则列出了一组很有冲击力的数字: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7年全国原煤产量25.23亿吨,比2006年增长8.2%,但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吃一碗、倒一碗,甚至吃一碗、倒两碗”的现象严重存在。据专家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4%,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是单位产值能耗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能源总利用量的65%以上,我国每公斤标准煤创造的GDP仅为0.36美元,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5,是日本的1/15,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水平高40%,每年仅工业就多消耗标准煤近3亿吨。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