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钒钛资源是关系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由于受技术瓶颈、运力等影响,目前仍需国家予以大力扶持。”该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吴正德委员说,攀西地区资源富集,钒、钛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水电配套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即将开工的水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是发展电冶结合的钒钛钢铁产业最理想的地区。
“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甚至关系到国家层面:钛合金产品是大型客机、大型装备制造的重要材料;四川德阳等地的重型装备业生产基地也需要这样的资源。攀西钒钛资源一旦开发利用成功,将为国家的航空、航天、远洋运输等提供重要支持。”
驻川委员畅谈钒钛基地建设
攀西钒钛资源正在加紧开发利用,目前四川已形成了年产钒渣30万吨、钒制品3万吨的生产能力。但不少委员认为,这样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刘晓峰委员说,提案提出要“建立世界级钒钛基地”是希望国家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攀西资源开发,将其列入战略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国家应加快实现从钢铁为主到钒钛为主的转变,努力把攀西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到2010年,攀西钒钛钢铁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300亿元;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利税500亿元。”
“钒钛资源开发已提出多年,但真正把钒钛作为一个战略性资源大规模开发、高水平利用,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黄润秋委员认为,其核心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国家一定要在产业政策和宏观部署上给予支持。“钒钛资源不是效益明显的大宗钢铁产品,多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要发展好这个战略,一定要有国家的支持。建立世界级的国家钒钛资源基地,非常有必要。”
提案称,在当前的攀西资源开发中,攀西钒资源利用率仅60%、钛资源利用率仅为31%。要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攀西钒资源利用率就必须达70%、钛资源利用率就必须达50%,如何破解这一开发的难题?
“攀西钒钛资源的规模是独一无二的,但开发力度却是其他同类资源中最小的。”刘晓峰委员说,发展攀西钒钛资源仅靠四川还不够。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冶金总公司等应予以大力的扶持。“首先是资金投入,其次是技术突破。当前攀西地区矿渣堆积如山,有些东西还需要从里面提练出来,但是现在技术有限,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技术支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