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钢铁企业切莫再用三年前的“老黄历”看待未来的市场走势,现在已不是未卜先知或未雨绸缪的时候,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必须立即动手、全局筹谋。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原有的模式发展,那么,中国钢铁企业就只有走向死胡同。
钢铁行业步入了第二次“去库存化”的阶段。“矿石价格太高,钢价已经在钢厂的成本线之下。”天津的钢铁贸易商刘先生说道,迫于接近盈亏平衡点和销售不畅,部分企业6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减产。
自2月份开始,国内钢材需求增幅呈逐月下降之势,据从中钢协获悉,上半年重点统计的钢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3.47%,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全行业运行仍处于低效益的状态。
眼下怎么走,将来怎么走?惨淡的市场不得不令中国钢铁业重新思考未来发展之路。
以内治外
“国内钢材减产将可以反制国际铁矿石三大巨头。”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表示,由于前期钢材价格跌幅较大,部分产品已经逼近甚至跌破成本价,一部分钢厂选择以检修设备的方式减少产量,使得供应有所下降。加上今年国产矿对进口矿的替代增加,我国对进口矿的需求增速可能要小于总需求增速。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展开,再加上国家对'两高一资’行业产品出口进行整顿后,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和钢材出口情况变化,严重影响了钢材需求。”张琳说道,这对反制三大矿石巨头不失一个好的时机。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国际金融资本介入及国外主要供应商利用其对资源的垄断优势,不断提高要价,目前以季度定价模式大幅推高矿石价格,已危及钢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对此,我国正研究建立铁矿石供应体系。单尚华称,这一体系包括4个方面,一是完善废钢回收体系;二是提请国家鼓励加速国内铁矿开发,确保国产矿占40%以上份额;三是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力争使我国海外权益矿比例有较大提高;四是研究对国外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反制措施,争取公平贸易的权益。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