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和中央大型企业勘查资金等地质勘查资金对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的支持力度。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教授董新光说,该文件的下发,使新疆又迎来了一次空前的、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新疆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董新光建议,国家应大幅度提高专项资金的投入,推动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快速发展。
资源探明储量偏低
新疆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目前,新疆已探明的矿种有138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达43种,有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23种居西北地区首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黄金以及盐类资源的储量极为可观。
尽管资源丰富,但已探明的储量却偏低。董新光说,积极推动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对于国家其他急需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地勘工作“欠账”过多
宽广的地域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加大了新疆矿产勘查的难度。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新疆地勘工作由起步走向快速发展的时期,但远没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
“当时,国家将地矿局系列建制撤并到国土资源局或经贸系统,并由此大幅减少了地质普查、地质资源勘查的费用投入,使得新疆地勘工作‘欠账’太多,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董新光说。
这些“欠账”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勘工作滞后。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完成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4%,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6%。二是中央投资比重偏低。“十五”期间,全区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共完成8.65万平方公里,依靠自治区投资完成7.83万平方公里,占到91%,中央投资不足10%。
专项资金投入亟需大幅提高
董新光认为,国家应大幅度提高专项资金的投入,推动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基础地质调查支持力度。尽快完成中比例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基本完成重要成矿有力地段和1比5万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等。二是加大能源矿产勘查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盆地组织开展跨公司、全盆地油气基础地质和关键地质问题联合攻关。三是大力支持急需矿产资源勘查。建议国家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设立勘查规划区,重点加强煤炭、铁、铜、镍、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四是全面开展南疆三地州绿洲区水文地质勘查与调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