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大同煤业上市以来,其母公司同煤炭集团所承诺的“整体上市”一波三折。
8月14日,大同煤业公告称,再启收购同煤集团燕子山矿事宜,并将提起临时股东大会表决。
在此之前,大同煤业已在注入燕子山矿一事中,三次折戟。最为戏剧性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失败,原因是原聘请的评估公司竟是一家没有资质的单位。
8月16日,电同煤集团对外宣传负责人,但其称不清楚相关事宜。
大同证券煤炭分析师于宏表示,相信此次燕子山矿的注入应能通过临时股东大会,毕竟“这能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源储备,增厚业绩”。
不过,大同煤业整体上市的困顿也反映了山西地方煤炭集团的种种问题,就像大同煤业承诺2014年整体上市一样,山西省政府2015年实现七大煤炭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有点悬”。
注入一波三折
燕子山矿是同煤集团五大成熟矿之一,该矿于1978年8月开工建设,1985年5月20日试生产,1988年12月20日正式投产,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80万吨。
根据《山西省大同煤田燕子山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至2009年11月底燕子山矿资源储量总量30889.4万吨,可采储量13753.14万吨,矿井尚可服务年限为24.56年。
根据公告,燕子山矿2009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0.33亿元,净利润为0.25亿元。依据京都中新资产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大同煤业拟用21.8亿元现金收购燕子山矿。
2010年8月14日的收购公告已是大同煤业一年内“第二次”迎娶燕子山矿,在6月22日,大同煤业也曾公告要收购燕子山矿。
相比于大同煤业6月的方案,于宏称,8月公告的方案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金额有些许变化,6月份是21.86亿,这次是21.84亿”。
之所以出现燕子山矿一年两嫁的情况,源于评估公司的“乌龙”。7月1日,大同煤业公告称,北京中和谊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燕子山矿的评估公司)被财政部和证监会暂停相关资质,因此导致燕子山矿无法完成在山西省国资委的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6月公布的资产注入方案也最终流产。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