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钢材市场和钢铁生产原料市场价格产生“火山喷发”式的上涨,是本世纪以来最猛烈的一次,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生产原料的严重短缺状况。现在全球性生产原料的供给短缺已经涉及到废钢、生铁、铝、铜、铁矿、橡胶、石油、煤炭、玻璃、塑料、油漆等一系列与钢铁生产有关的原料和燃料。特别是来势汹汹的钢材上涨之风,狂卷全球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
今年年初,石油价格已突破100美元/桶,导致下游的橡胶、轮胎等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目前,钢材市场采购价格涨幅度竟高达50%以上,而且高价位徘徊倨高不下,并有一天一价的继续上涨的态势,预期原燃材料涨价和钢材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短期内不会改变。
钢铁厂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一旦上游行业涨价,作为下游环节的汽车制造商受影响较大肯定首当其冲,此外波及到与之上下游了相关行业的原料危机——无一例外地被卷入这场“钢价上涨”连锁反应之中。
汽车价格由产品成本加上生产利润构成。成本主要由产品开发、零部件及原材料、厂房及设备折旧、水电动力、人员工资费用等构成。此外还需要向各级政府及税务部门上缴和不应交纳的各式各样的等等一大堆难以数得清的苛捐杂费。
原材料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价格的上涨幅度已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企业可以承受的成本压力。预计汽车整车行业今年因钢价成本将上升一百多亿元,全年钢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波动的运行态势。因此可以断定今年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减缓,其中钢材涨价是其中之一。将会受到较大的,今年汽车行业的景气度预计将低于去年。
为了应付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危机与愈来愈激烈的价格战竞争而提高利润率,无论是合资、国有和民营的零部件和整车制造厂商,都已使出浑身的解数,在整个制造和流通等环节中找出削减开支的最佳方案,以之抗衡做最后的拼杀。
据相关资料报导显示:“用于汽车制造的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中板、薄板、钢带、优质钢材、钢管等,其中以薄板和优质钢材为主。一辆轿车的平均用钢大概在1吨左右,成本只有5000--6000元,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载货车用钢按照重、中、轻、微的顺序,其用钢量分别为9、4、1.5和0.8吨左右,成本由4000--45000元不等。按照整车、零部件等划分,汽车整车直接用钢量占全汽车行业用钢量比重为50%,因此钢材价格上涨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影响最大。”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