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作为中国工业的基石,其发展关系到众多下游行业甚至整个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春节前后,在雪灾的影响下,我国发生了大面积断电和电煤供应紧张局面,多个省区拉闸限电;煤炭企业纷纷力保电煤供应后,又出现了炼焦煤、喷吹煤等紧缺的现象。煤炭供应紧张会不会卷土重来?国际煤价高涨,会不会拉动国内煤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勇表示,近5年来,我国煤炭产量以每年平均约2亿吨的速度增长,从生产能力上讲,煤炭工业有能力满足我国工业生产对煤炭的需求。
双轨制矛盾加剧电煤紧张
今年1月10日开始,突如其来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中国大面积断电和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自2007年12月下旬以来,华东电网就出现库存煤不足的现象,到2008年1月初,雪灾之前就出现库存煤炭紧张,这与电厂存煤不足有关。华中电网直供电厂2007年底的煤炭库存比年初减少141万吨,下降5.9%。
张勇认为,今年年初电煤紧张实际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灾害之前,电厂消极存煤,导致电煤库存不足;二是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电煤运输受阻,加剧了电煤紧张的趋势。
据介绍,按照设计,春节期间电厂存煤应当达到14天,但年初,部分电厂的存煤量就已经降到3-5天,出现库存严重不足。进入2008年1月,华中电网库存每日下降10万吨左右,一些省市相继发生火电厂缺煤停机的情况。重庆市2007年12月11日就开始出现拉闸限电,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
南方大雪和秦皇岛港大雾阻碍了电煤运输,使得南方部分电厂立马出现了“断顿”。截至1月30日,全国存煤低于3天特别警戒线的电厂达到86座,设计发电容量达到803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1.3%。全国范围内被迫关停的机组总数已上升至4212万千瓦。
“我国煤炭供给其实并不紧张。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25.36亿吨,近5年来,每年的煤炭产量平均在以大约2亿吨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煤炭销售量为23.98亿吨,铁路煤炭运量达到12.21亿吨,比上年增加1亿吨。”张勇表示,2007年全国煤炭供求总体平衡,煤炭市场保持供需两旺态势,产量销量继续同步增长。
一直关注电、煤之争的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刘斌指出,雪灾只是电煤供应紧张的导火索,而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前,煤价上涨导致电力企业多次上书国家发改委,建议实施煤电联动,提高电价,但过高的CPI增幅成了拦路虎。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