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是未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将形成对钢材的巨大消费,分析师表示,钢材消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很强。
上海浦东机场扩建工程顺利通过了民航总局组织的行业验收,3月份其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楼将相继启用。
浦东机场扩建工程的建成启用,可满足设计目标年为2015年的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0万吨、年起降49万架次的总体要求。这对于实现民航强国、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国家战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一流的航空服务保障。
分析师认为,钢材消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很强。浦东机场二期航站楼的用钢量达3万余吨,相当于黄浦江上杨浦、南浦和徐浦3座大桥的用钢量总和;主体工程各类建筑总面积近150万平方米,相当于建造5幢多金茂大厦。在不到3年时间内,浦东机场扩建工程要完成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综合配套等4大类近百余个单体工程,建设时间之紧、任务之重、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3月17日,民航总局公布《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详细方案提出,至2020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全国共构筑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初步匡算,完成上述规划,需要投资4500亿元的静态投资。其中,到“十一五”末,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90个左右,建设资金需求约1,400亿元。机场建设是未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将形成对钢材的巨大消费。2007年中国民用机场总数为148个,“十一五”末要达到190个,需要新增42个,也就是说包括2008年在内的三年需要每年建设14个机场,另外还有部分既有机场将进行改扩建。机场的跑道及航站楼等建设都需要大量钢材,涉及螺纹钢、板材等建筑钢材,以及钢结构产品。相关资料显示,首都机场2004年开工的扩建工程,T3航站楼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交通中心34万平方米的土建结构工程用钢达到50万吨,可见钢材需求量之大。
实际上,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轨道上,经济的区域性不平衡是国内经济未来发展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继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和建设。2008年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防止经济过热是一项重要任务,但同时,加快铁路、公路、机场以及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有保有压原则也将伴随始终,钢材消费前景仍旧乐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