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环保科学研究所研发的《铁/炭微电解床+石灰絮凝沉淀处理电解锰废水》项目荣获2007年度州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该州解决电解锰污染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南湘西自治州锰矿资源丰富。储量3106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7.4%。该州开发锰矿资源生产电解金属锰发展速度非常快,从1984年建成的第一条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年生产能力400吨,到2004年已经发展到22家,总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约占全国设计能力的32%,占全世界设计能力的30%,2003年全州实现电解锰销售收入15.97亿元,电解金属锰生产已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由于电解金属生产废水水量大,含污染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导致该州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不仅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实施电解金属锰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势在必行。
为解决该州电解锰污染问题,州清源环保公司2001年初开始研究电解锰废水处理工艺,2003年确定了一套操作简便、投资小、处理效果好的工艺方案,即铁/炭微电解床+石灰絮凝沉淀处理电解锰废水。经过不断实践,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在2005年“锰三角”锰污染治理中,该州有20多家电解锰企业采用了该套工艺,且均达到预期处理效果,在同一领域得到一致好评。
2007年3月,州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州清源环保公司的“铁/炭微电解床+石灰絮凝沉淀处理电解锰废水技术与应用”成果进行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在电解锰废水处理上具有重要创新,特色鲜明,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铁/炭微电解床+石灰絮凝沉淀工艺愈加成熟,广西、湖北、重庆、贵州等外地企业也相继来该州考察,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团结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