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拉闸限电,一边是钢价不断被推高。看上去,中国钢企已经尝到了节能减排的甜头。然而,在面对铁矿石谈判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时,业内还是表现出了顾虑。“从长远来看,铁矿石价格的控制权很难改变,而在上游资源的获取上,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位钢企人员如此说。
限产令后钢企推高价格
9月14日,宝钢股份公布了10月产品价格政策,主要产品小幅上涨100元-380元/吨。第二天,国内大型钢企武钢就紧随其后,也对外发布了10月的钢材产品出厂政策,主要产品上涨100—400元不等。
据悉,从7月份限产令出台后,宝钢的钢铁产品价格涨幅为5.6%,同时其粗钢产量却降到了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国内粗钢产量5164万吨,同比下降1.1%,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日产粗钢166.58万吨,较上月减少0.32万吨。
“实际上限产之后,钢价一直都在涨,不过之前以及现在的推动力主要是节能减排带来的生产上的减产,但是如果我们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变化,这次的涨价因素里还有对下一季度供需关系的乐观判断。”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李涵说。
齐鲁证券分析师周涛也向笔者表示,节能减排限产目前仍然是推高钢价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近期河北等地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实施力度,对部分钢厂实施限电停产。市场预期未来钢材供应下降,贸易商开始囤货推涨价格。
涨价的另一推手
然而,钢铁企业提价的原因并非仅仅是限电限产的政策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宝钢、武钢两大钢企涨价后,线材、螺纹钢等部分钢材价格已经连跌了几天,节能政策的拉涨作用已然趋弱,下一阶段国内市场对钢材产品硬性需求逐渐开始成为钢企下一步涨价的主要推动力。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对笔者表示,每年的9月和10月都是钢材传统的销售季节。同时,今年我国受洪涝灾害区域比较多,下半年的重建工作需求大于往年,且都必须赶在霜冻之前加紧施工,各类建筑工程项目都将会随之提速,这在9月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带来钢材需求的增加。相较而言,我国南方建设时间较长,在需求量上可能更大。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