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三大钢铁巨头宝钢、武钢和鞍钢抱团上调钢价,分别公布10月钢铁产品价格每吨上调100-380元、100-400元和50-380元。这一阵钢铁涨价旋风刮得好不热闹,国内钢铁企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模样。然而,在连续多日的涨价之后,国内钢价走势终让人感到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对于国庆前以及长期的钢价走势,不少分析师均表示出谨慎乐观。
幕后推手节能减排首当其冲
在持续几月的低迷后,节能减排压力对钢价的崛起起到重要作用。7月份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钢铁限产令,紧接着8月底开始,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措施。铁拳政策之下,钢材市场价格近期大幅上涨。
“实际上限产之后,钢价一直都在涨,不过之前以及现在的推动力主要是节能减排带来的生产上的减产。”钢铁网分析师李涵道出了涨价的“秘密”。
齐鲁证券分析师周涛也表示认同:“节能减排限产目前仍是推高钢价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近期河北等地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实施力度,对部分钢厂实施限电停产。市场预期未来钢材供应下降,贸易商开始囤货推涨价格。”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指出,每年的9月和10月都是钢材传统的销售旺季。今年我国受洪涝灾害区域比较多,下半年的重建工作需求大于往年,政府督促开发商加快开工,落实政策性住房,特别是灾后重建和保障性住房,这对钢材需求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从需求来看,低迷的成交量说明了目前更多的是贸易商抄底和下游用户补库存造成了价格上涨,并非真正的整体需求启动。
后续价格变动不明朗
虽然宝钢、武钢、鞍钢三大钢企以及国内数十家中小钢企均调高了10月份的钢价。但此次调价却没有如以往提振钢材市场的信心。两周前的限电限产初期,钢价飙涨幅度过大,其后两周,钢价一直处于震荡回落状态。
在持续几天的钢价上涨过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近日又疲软运行。中秋假期刚过,市场商家普遍反映过节前后成交均不算太好,前日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小幅下跌;热轧板价格保持平稳。随着“十一”长假的到来,国庆节前终端用户的实际备货量很少,而其对后市走势判断尚不明朗,观望情绪浓重,因此也对市场总体的成交造成了不利影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