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尔滨海关统计,今年1-8月黑龙江省进口铁矿砂204.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8%;价值2.5亿美元,增长63.3%;进口平均价格为122.8美元/吨,上涨87.4%。
进口量持续增长,进口均价冲高回落。从今年5月开始,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连续4个月出现环比增长。其中,8月进口49.9万吨,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24.1%,创2009年以来新高。从平均价格看,呈现前涨后跌态势。今年年初进口均价延续了去年的上涨势头,5月攀升至最高点,6月开始回落。其中,4月均价为116.5美元/吨,首次突破100美元/吨;5月高达151.8美元/吨,同比上涨1.3倍,环比上涨30.3%,创历史新高;8月跌至128.2美元/吨,同比上涨94.1%,环比下跌5.5%。
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为主。1-8月黑龙江省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铁矿砂148.9万吨,下降18.2%,占同期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的72.9%;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55.4万吨,增长5.8%,占比为27.1%。
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驾齐驱。1-8月黑龙江省私营企业进口铁矿砂105.9万吨,下降9.1%,占同期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的51.8%;国有企业进口98.4万吨,下降16.5%,占比为48.2%。
俄罗斯联邦是进口主要原产国。1-8月黑龙江省自俄罗斯进口铁矿砂204.3万吨,下降12.6%。此外,自澳大利亚仅有微量进口。
据海关人士分析,我国是铁矿砂进口大国,占据了全球需求市场的70%,但受国际资源供应集中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商品定价机制方面,我们一直没有获得与需求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供需双方贸易权益失衡。在全球贸易中,大多时候我国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2001年至2008年,铁矿石长协价格累计增长364%。2010年,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又擅自改变长协机制,打破了与钢铁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给我国钢铁行业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长协体系的瓦解,2010年铁矿石基于现货指数的季度定价模式已经形成,并且逐渐向现货定价机制靠拢,催生“季度定价—铁矿砂指数—铁矿砂掉期合约”金融链条形成。铁矿石市场的金融化,使进口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涌入,导致市场更加复杂,价格波动频繁、协议价与现货价倒挂等现象愈演愈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