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省级稀土等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点挂牌督办矿区名单,名单共列出了符合标准的78个稀土厂矿。
我国的稀土工业储量占全世界的43%,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混合稀土氧化物的价格大约为每吨几千元,每公斤几元,有人说和白菜价差不多。
稀土卖“白菜价”令人惋惜
“我们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成功的,但没有使我国稀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教授惋惜地说。
我国于1972年开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及新工艺的研究,目前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已经遥遥领先,许多国家如果想要进行稀土分离,都必须购买我国的技术。然而,在储量最多、分离技术最先进的中国,却并没有取得稀土的定价权。走私、外国囤货、国内开采权的混乱等,都导致我国部分丧失了稀土定价权。
同时,中国科学家缺乏专利意识,没有意识到利用专利权来限制私营企业对稀土的开采,导致稀土行业恶性竞争。上世纪70年代,中国稀土分离技术成为世界领先技术之后,并没有申请专利,全国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看到稀土分离有丰厚的利润,纷纷建厂,达到100多家,生产稀土的能力达到15万吨,而全世界的需求量只有10万吨,供过于求,把稀土价格压低到1985年的水平以下。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中国稀土产业由于廉价出口而损失的外汇达到近百亿美元。
战略储备稀土是必要之举
伴随着中国稀土的大量流失,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将受到威胁。徐光宪教授建议我国建立稀土储备体系。
我国稀土开采总量大,利用率低。从1958年包头钢铁公司投产到2008年,白云鄂博主东矿开采稀土1500万吨,利用率不到10%;开采钍8万吨,利用率仅为零。如按照2008年的开采速度,不加控制,主东矿将在25年内耗尽。中国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是非常宝贵的重稀土资源,从1970年到2007年已经消耗资源的60%,利用率仅有40%。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将在10年内耗尽。那时,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稀土大国,稀土价格会上升100至1000倍,中国将完全受制于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