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产量约100万t,共有60多家企业,产量在5万t以上的3家。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的现状使我国的钛白粉企业面临以下困境: ①大部分企业没有足够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只能生产一些中低档产品; ②与上下游企业议价的话语权小,在原材料短缺、价格波动过大时处于被动状态(而国外的一些大企业,有的拥有丰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从而可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间接实现套期保值;有的拥有自己的下游产业,而分摊了原料涨价造成的影响;有的则拥有自己的矿山,不会受制于外部原材料的波动); ③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愈趋严格。
进口创新高,出口现新低
2007我国钛白粉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各类钛白粉进口27.6万t,同比增长7.7%。2007年出口13.8万t,同比降幅高达28.8%,也创出了历史最高降幅纪录。
自2007年7月1日国家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钛白粉出口量锐减。7月出口各类钛白粉1.0万t,比2006年同期减少5450t,同比降幅达35%;8月份出口量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比上年同期减少12261.5t,同比大幅下降63.4%;9月份比上年同期减少9162t,降幅达55%;10月份比上年同期减少10704.2t,降幅达59%;11月份则同比减少7895.2t,降幅达46%;12月份同比减少8867.9t,降幅达51%。
2007年上半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前,平均出口单价为1510美元/t,而7~12月实施出口退税后平均单价为1646美元/t,平均上涨了136美元/t。
2008年发展速度将放缓
2008年尽管国内外钛白粉需求依然旺盛,但仍有诸多因素将制约国内钛白粉量、价的提升。首先,原料供应依然紧张,国内钛矿资源短缺,国产钛渣量少质差,大部分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作为我国钛矿主要进口国之一的越南,目前已将钛矿列入其希望保留用于国内生产的原料名单,此举将对中国产生较大冲击。进入2008年,硫酸、铁粉价格涨势不减,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家取消出口退税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把销售主战场重新放在了国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钛白粉大幅提价的可能性不大。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