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头对指数定价和未来定价模式的看法并不一致,存在分歧,尽管如此,大型铁矿石生产商只有几家,且利益出发点一直,更容易抱团获取更大谈判筹码,中国钢企相对分散,且国内铁矿石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是中国铁矿石市场的一个独有现象,长期以来诞生的大型钢企和贸易商成为铁矿石“倒爷”,正是他们一直推动着现货矿价格高于长协矿价。矿价谈判中国缺乏话语权。
季度定价遭中钢协及相关钢企人士质疑
2010年,铁矿石谈判首次采用了季度定价的新模式,且在价格上采用的是普氏能源的指数定价方式。但这不断遭到了中钢协和相关钢企人士的质疑。
“目前的指数定价本身缺乏代表性。”罗冰生在“2010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老调重弹。目前的指数定价方式采集的主要以到岸价作为基数,采集标本仅占出口量的20%左右,而且是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采集。“至少有一点,到岸价中包含海运费,但海运费有很大的波动。”罗冰生说,“这对钢企来说,并不公平。”
三巨头铁矿石定价方式现分歧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透露,三大巨头对指数定价和未来定价模式的看法并不一致,必和必拓把重点放在如何让铁矿石实现金融化上,而淡水河谷想把焦点放在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上,力拓则采取了保守态度,视各方情况而定。
缺乏话语权 中国被动接受矿价
然而,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焦玉书就中肯地指出,不管何种定价模式,关键在于要掌握话语权。他说。
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总裁余华彬直言不讳,国内钢企散而多,很难完全达成一致。而且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只有几家,他们可以抱团获取相当大的谈判筹码。
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 铁矿石“倒爷”推动矿价大涨
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不同,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是中国铁矿石市场的一个独有现象,长期以来诞生的大型钢企和贸易商成为铁矿石“倒爷”,正是他们一直推动着现货矿价格高于长协矿价。事实上,中国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铁矿石进口代理制以及衍生出的价格双轨制,是这些问题的源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