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进口矿石贸易的王经理这几个月发现,以前通过一船一议确定价格的现货矿,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招标”出售的形式,“从10月开始,每周都有一两条船的货通过招标的形式在报价,而以前大概一个月才有一次。”
所谓招标,是最近几年在铁矿石现货交易市场上出现的新的交易形式,最初是由印度的矿山企业发起,当矿山发出一船矿石,船还在海上漂着的时候,销售人员就会打电话给一些客户,给出一个底价(一般是根据当时市场价格加海运费的到岸价),再由不同的客户报出自己的心理价位,价高者就可以得到货。
后来,随着长协矿机制逐渐被打破,力拓和必和必拓也开始尝试着将一些矿石以“招标”的形式出售,他们还根据以往的信誉等将客户分成不同的等级,对于一定量的“招标货”,只有等级高的客户才有权参与竞标。
而今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招标”的形式出售的铁矿石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巴西的矿山企业也开始参与这种交易模式,能够获得竞标权的企业,也开始有向一些大的国内外贸易商集中的趋势,这在很多钢铁企业和业内人士看来,隐含推涨铁矿石价格的巨大风险。
招标推涨矿价
王经理表示,一开始之所以会出现“招标”的形式,主要是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满足无法获得长协矿的一些中小钢厂和贸易商的采购需求,“既然市场上的货不多,需求又那么大,索性通过竞价来招标,出价高的人获得有限的货似乎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这样的招标形式只在矿山企业和钢铁企业之间进行操作,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很多“中标”人,却是一些资金量庞大的国内外贸易商,他们购买铁矿石并不自用,而是还要转手卖出,这样如果看好未来的市场,就很可能在竞标时报出不低的价格。
“比如现在现货市场价格是190美元/吨左右,一个看好未来市场的大型贸易商会出价192美元/吨竞标,竞标到的矿石再以194美元/吨卖出,这时候很多印度矿商也借此报价提价,整个现货市场的价格也就被随之拉高了。”王经理说,这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胆小的不敢去竞标,最终却只能在市场上买到竞标人竞标到的更高价的铁矿石。
据了解,最近通过竞标获得的铁矿石,一般价格会比印度矿高出5美元/吨,比国内矿更是高出10美元/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