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28日公布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该数字较去年第一批配额16304吨,降低约11.4%。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各方不宜根据此次下达的第一批出口配额数量来推定全年总量。
该负责人还指出,对于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总量,有关部门正在协商之中。中国将综合考虑中国稀土产量、国内外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后确定。
作为获取稀土定价权的最新举措,业界呼吁多时的中国稀土协会的成立也有了确切的时间表。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副巡视员王彩凤在“2010国际稀土研讨会”间隙对表示,如果顺利,该协会将于明年5月成立,中国将进一步掌握稀土产品的定价权。而在筹备中的稀土协会将包括93家会员,囊括了国内主要的稀土开采、生产企业。
她希望该协会将来能够发挥类似中钢协的作用,对于稀土产品的定价、稀土出口配额等方面能够施加一定的影响力,引领这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矿商的他山之石
欧美眼中的“靴子”落地了,博弈却仍在继续。
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官员宣布,在稀土问题上,保留在2011年请求启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利。
“稀土等矿产属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不仅使得中国稀土等矿产资源储备大幅下降,而且给主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完全符合WTO规则。”王彩凤表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亦在11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所采取的出口配额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在开采、生产和加工出口领域三个环节并行实施,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
2010年,有关稀土产业的政策重拳频频出现。5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会议,提出在6月至11月开展一次勘查、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当月,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公示,为稀土矿的开采、冶炼设置了门槛。11月,商务部宣布启动2011年的稀土等矿产出口配额申报程序,并明确规定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具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环保治理设施的不能进行配额申报。
[1] [2] 下一页 |